为什么这么多人讨厌明朝?因为辛亥革命不够彻底!
讲实话,老百姓吐槽它,不光因为它末期乱得一塌糊涂,还因为跟清朝比起来,明朝有点拧巴,有点怪,说不上来那种感觉。
讲实话,老百姓吐槽它,不光因为它末期乱得一塌糊涂,还因为跟清朝比起来,明朝有点拧巴,有点怪,说不上来那种感觉。
19世纪中叶,清朝统治逐渐走向衰败。鸦片战争的炮火击碎了“万国公法”的幻想,也让中国的落后面貌暴露无遗。内忧外患之下,封建皇权的腐朽已难以支撑这个庞大的帝国。人民的呼声逐渐觉醒,思想的火花开始点燃。
1911年10月10日,武昌城头一声枪响,清朝268年的统治开始崩塌。
刘楚昕创作的长篇小说《泥潭》,是2025年出版业一部“现象级”的小说,截至目前,该小说销售量已突破50万册。高销量并不来自文本,而是源于今年5月,在漓江文学奖颁奖仪式上,刘楚昕那段催人泪下的获奖感言。
近代中国深陷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双重枷锁,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与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,是不同历史阶段探索国家出路的两大标志性运动——前者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,后者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壮举。本文以唯物史观为指引,坚持实事求是原则,聚焦“阶级属性决定运动本
俞凤宾(1884-1930,本名庆恩),在1912年7月12日经南社创始人朱少屏先生介绍入社,为第170号成员,是南社的第一位博士。他是我的祖父俞颂华之胞兄。
先把最直接的那一段说清楚。武昌起义那会儿,革命军一度控制了武汉三镇,看着形势有得捞,可问题马上显现:补给跟不上、指挥不统一,人心也容易散。北洋军一过来,就把汉口、汉阳拿回去,把革命军逼回武昌,弹药耗尽、伤员多、补给慢,局面急转直下。孙中山当时人在国外募款,见这
“作业写完了吗?”这句话,成了多少家庭放学后的“标准开场白”。我们看着孩子伏案疾书的身影,既心疼又欣慰,总觉得“这么努力,成绩总会好的”。可现实的耳光却无比响亮:知识一考就忘,题目稍变就错,名次永远在中游打转。
10月26日下午,孙文与辛亥——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暨“口述历史与辛亥革命研究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。武昌首义学院承办了研讨会第二阶段——口述历史与辛亥革命研究论坛。
说起辛亥革命,这可不是一场普通的“闹革命”,而是一场穿越时空的“时尚秀”——从龙袍到民主,从皇帝到共和,变化之快,令人目不暇接。今天,就让我们用一颗幽默的心,带你穿越百年前的风云变幻,揭秘那场“革命”背后的精彩故事。 ### 一、革命的“前奏”:清朝的“衰败秀
张难先最终还是答应了,条件是他自己挑人、自己理账、不给谁面子。到杭州的第一天,他就拒绝住进西湖边的官邸,搬进一间租来的小楼,他直接撕了虚账,公开贴在布告栏上。
1938年冬,延安的夜风透过门缝灌进窑洞,一位右眼失明的青年仍趴在小炭炉旁摸索资料,油灯忽明忽暗。有人提醒他早点休息,他挥挥手,“还差两段没译完,日本报纸明晨得送出去。”那人正是黄兴最小的儿子黄乃。
从结果往前看,这场看似“无声”的政权更替,其实早就埋下了伏笔。
要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些起落命运、不走寻常路的人物,邓玉麟绝对算是一个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活例子。说老实话,我头一回听说他的故事时,还真有点不敢相信:一个辛亥革命的老人,怎么最后会落得个被处决的结局?这可不是坊间聊八卦,而是确确实实发生在他身上的事。你要是问,
“看完真的破防了!原来中国不是没能力走资本主义,而是‘出道即巅峰’到没对手可卷!西方拿人参毛皮换我们的瓷器丝绸,就像拿玩具换黄金,谁会傻到满世界抢破烂?
高考历史选择题中,材料型题目占比越来越高,很多同学因找不到材料主旨而频频失分——要么逐字逐句精读材料却抓不住重点,要么被材料中的无关信息干扰,导致无法匹配正确选项。其实,材料的主旨往往隐藏在“转折词”之后,像“但”“然而”“却”“不过”这类词语,就像“路标”一
高中历史选择题中,命题人常常会设置带有“彻底”“始终”“完全”等绝对化表述的选项作为干扰项。很多同学因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,容易被这类选项迷惑而选错答案。其实,历史发展具有复杂性和阶段性,很少有事件或现象能达到“绝对”的程度。掌握“绝对项排除法”,能在解题时快速
2025年10月10日,当历史的指针再次指向这一特殊时刻,我们的思绪跨越了114年的沧桑岁月,回到了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。1911年的这一天,武昌城头的枪声如同一道划破暗夜的闪电,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壮阔序幕。
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 法国中国和平统一促进 2025-10-10 18:46 2
辛亥革命纪念日是每年10月10日,是为了纪念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而设立节日,纪念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。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,故名辛亥革命。它是在清政府的腐朽、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。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和
公元1911年10月10日,辛亥革命爆发。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(清宣统三年),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,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、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。狭义的辛亥革命,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(农历八月十九)夜武昌起义爆发,至1912年